提高石墨制品的體密度有什么方法?
全部以石墨為質料制作而成的產品,都稱為"石墨制品"。用來生產石墨制品的質料能夠分為兩種: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。便是說,運用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通過加工做成的各種制品,比方干電池里邊的碳棒、石墨棒、石墨塊、石墨紙等等都是石墨制品,還有便是工業運用的石墨轉子,石墨軸承等等。
1、增大體積縮短來進步密度。
焙燒品通過石墨化其重量損踐約2.6%,欲在石墨化工序進步石墨制品的密度,根本的要增大體積縮短。運用特殊樹脂作為粘結劑,可進步制品在焙燒和石墨化工序的體縮短。下降制品在1400——2100度范圍內的溫度進步速度。也能夠收到增大體縮短的作用。
2、焙燒品和在焙燒進步石墨制品的密度
浸漬度是衡量浸漬程度的一個量,他首要決定于表現浸漬的程度。
成焦值是一個很重要的量,它首要取決于浸潰劑(包含摻加劑)。高溫瀝青比中溫瀝青有較大的成焦值。浸漬時,于浸漬劑中摻加過多蕙油,對成焦值晦氣。
成焦值與焙燒溫升速度有關。溫升速度減慢,則成焦值增大(一起進步制品的縮短率)。這個結果是在粘結劑發生深度裂解構成焦炭的溫度范圍內發生的。關于煤瀝青,這個范圍大致為300~425oC。所以浸漬接頭直接石墨化將使成焦值下降。據實測,浸漬接頭直接石墨化與二次焙燒后再石墨化,成焦值約削減7%。加壓焙燒關于進步石墨制品的體密度是十分有用的。
3、一次焙燒工序進步制品密度的途徑
要操控最終產品體密度,有必要丈量并操控生制品的體密度。并可看出,粘結劑量過大,對制品體密度是晦氣的,由于粘結劑中40%的重量在焙燒進程以揮發物逸出。但實踐也證明,粘結劑過少,生制品中會出現許多孔隙,也會下降體密度并對其它性能指標有影響。
實踐證明,為了在最小粘結劑量下取得適宜于壓型的糊,可在配料中參加部分石墨以削減壓出阻力;參加10~25%生碎,可下降1~2%粘結劑量,同樣適于成型,適當地延伸混捏時刻和進步混捏溫度或實施悶糊,也能夠削減粘結劑用量。
不同用途的石墨制品所要求的性能指標也不相同。但一般都期望制品有滿足的體密度。以上幾點能夠有用進步石墨制品加工的體密度。

